人民网评: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2022全国两会前瞻之四
粒子都有其反粒子,它们相遇时会湮灭并释放能量。
从就业人口看,我国研究生学历占比不足1%,远低于部分发达国家的10%。而另一个现状是,想扩招研究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很多,想招收研究生的导师也很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招生指标,这些单位和导师想招生而不能。
如在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条件下,每位硕士生导师每年可招收硕士研究生不超过3-4名,每位博士生导师每年可招收博士研究生不超过2-3名。其二,对招生单位进行分类管理,赋予不同权限。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加强全方位监管,强化各方责任意识。其中,后面4所高校还缺少副教授/副高级教师总数信息。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51万人。
经过几年的运行,全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将逐步趋于稳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将得到提高。由表1和表2可知,平均每位博士生导师(正高级教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大约为2-4名、每位硕士生导师(正高级+副高级教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大约为4-8名。而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启动,2011计划也与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一同被统筹纳入双一流建设。
这就要求我们在此类学科的建设上,调整一些传统的思维模式,而对学科内外的协调联动投入更多关注。从这个角度说,顶尖学科建设计划虽然面向高校实施,但单纯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很难达成最终目的。稍早前,四川省也发文提出,计划持续培育和扩大该省实施的高峰学科。武建鑫表示,高等教育领域也存在所谓结构决定功能的现象,良好的学科结构会导致学科间自发产生连接和互动。
从体量上说,北航在国内高校中并不算大,其专任教师只有不到3000人。●高校科研模式从自由探索到有组织创新的趋势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
2050年工科整体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实现全球引领。在武建鑫看来,所谓组织化科研,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学者不是根据自身兴趣判定未来的科学研究方向,而是在一定的组织构架下,将研究兴趣与当前社会需求、产业技术难题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结合。从一流学科到顶尖学科,变化的不仅是学科的层级,更关乎高校科研未来的战略走向,以及其在科技创新力量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单靠高校难以达成最终目的 如果说建立良好的学科生态结构属于高校在发展顶尖学科过程中的内循环建设,那么如何处理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关系,则可以看作关乎其发展的外循环系统。
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为高校学科建设。顶尖学科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学科生态系统,否则只能成为乌托邦式的空想。结果发现,那些仅有几十年校龄,但已经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的顶尖年轻大学,其学科布局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基础学科规模庞大。从自由探索到有组织创新 在武建鑫看来,所谓愿景驱动的研究至少包括两个特点。
在武建鑫看来,2011计划虽然已被终止,但该计划在设立之初的很多设想和举措,对于未来将要实施的顶尖学科建设计划依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对于高校及科研机构协同联动的重视。在顶尖学科建设计划中,以上两点被表述为 补齐当前基础理论弱项和技术创新短板。
这意味着我们不再仅仅是学习者,国外同行可以提供给我们的学习空间也已有限。例如,在顶尖学科计划亮相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一年前,即2020年1月,教育部正式发文,决定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即 强基计划。
建议发挥好高校与企业及研究机构良好的联动关系。二是可以有效布局国家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或战略方向。结构决定功能 在与《中国科学报》记者交谈时,马陆亭回忆起多年前,他作为学科评审专家访问国内某大学的感受如果物理基础打不好,对工科等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严重影响。而当前我国理工科人才培养规模庞大,这句话已经不能适应强调全面、多元、个性发展的教育趋势。1.两种声音的碰撞 线上线下,关于怎样看待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讨论很是热烈,其中有两种典型的声音形成鲜明碰撞: 一种观点认为,这句话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科技人才匮乏之时,是历史的产物。
中山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罗俊在多个场合建议,要进一步打好初高中阶段学生的数理化基础。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含义?在国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的当下,是否要大力倡导学好数理化?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
3.拓展新的时代内涵 虽然对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解读各有不同,但大多受访者均谈及以数理化为代表的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这是这句话最重要的内涵。2.坚持发展的眼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更多专家、老师和学生的态度相对理性,提出要用辩证的眼光和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作者:柴如瑾 田宇欣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1/3/30 9:01:16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过时了吗? 科技创新必须重视基础学科 26岁攻克数学世界难题、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的年轻数学家陈杲,近日被网友纷纷称赞硬核,再一次引发大家对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关注。因为以数理化为代表的基础学科,不仅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作为高中物理老师的古建斌坚持认为,不管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都离不开数学和物理,没有扎实的数理基础何谈创新?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二中学校长冯国雷告诉记者,在中学里,这种说法还有一定的认同度,但比不上20世纪80年代,因为社会更加多元化,更加关注人的发展,特别是个性化发展。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蔺亚琼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后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这句话蕴含着很强的个体竞争逻辑,强调学好数理化知识可能会在未来的教育、升学、求职乃至事业发展中,获得相对来说比较好的位置。但数理化对思维能力、分析方法的训练,对个人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无论将来处于哪个行业,这些都能令我们受益匪浅。另一方面是当时的高等教育仍处于精英化阶段,以培养尖端人才为主,1978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2.7%,到1990年也只有3.4%。
或者说,只有重视基础学科,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到了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迈入普及化阶段,2020年的毛入学率达54.4%。
在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决定性因素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新认识、理解并拓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含义,因为只有重视数理等基础学科,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在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以数学、物理为代表的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发展和重大技术创新的基础。
例如,现在我感觉是学好计算机、金融、英语走遍天下都不怕。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三学生李晗指出:相比一些热门专业,数理化专业培养周期长、回报偏低,仿佛并不是最优选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一学生郭竞一很认同专家的观点,落后就要挨打,缺少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他国,而核心技术的研究需要大量学好数理化的人才。与此同时,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提法并未过时。(本报记者 柴如瑾 本报通讯员 田宇欣)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设计师孔永锋认为,数理化这些基础学科,可以充分抽象世界上的各类现象,找到基本规律,学好对以后处理问题、研究技术等都有帮助。
目前该校有80%的学生选择学习理科。但同时,我们也要认清当下的危机,卡脖子问题、核心技术壁垒都是正在面临的难题。
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这句话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社会现实。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寇焜照认为,这是从功利主义角度对基础学科的评价,是从闯天下这样一种实用价值出发来评价学习的价值。